大黃怕熱喜冷,一般適合種植在海拔1000~2000米的山區(qū)。大黃是深根性植物,主根可深入土層30~45厘米,對土壤條件要求較嚴,以排水良好、土層深厚、富含腐殖質(zhì)的褐土和沙壤土為好,黏重土壤不宜栽培。選好地后要精細整地,每平方米施入有機肥500-800千克,翻埋土中作基肥,深耕30厘米以上。大黃種植需要經(jīng)過4~5年的輪作周期,不可連作。適合與馬鈴薯、豆科、油菜等作物輪作。移栽之后的一年建議在行間套種玉米、韭菜、大豆、紫蘇、薄荷、紅花等作物,充分利用土地資源。
采用種子直播的,當苗高8~10厘米時進行間苗,苗高15厘米以上時定苗,每穴留1株壯苗。采用育苗移栽的一般在春、秋季節(jié)移栽,春節(jié)前后zui佳,邊挖邊移栽。定植行株距70厘米×50厘米,穴深35~40厘米,呈“品”字形定植。每穴栽1株,覆土厚5厘米,壓緊,澆緩苗水。
大黃栽植3~4年才可采挖,種植周期較長。要想獲得高產(chǎn),在種植周期內(nèi)應(yīng)做好除草和培土工作。移栽后一年,大黃幼苗較小,生長緩慢,易受雜草危害,應(yīng)視土壤板結(jié)和草害情況,除草3~4次。第二至第三年,植株生長健壯,在春、秋季各進行一次除草。第四年在春季進行一次除草。除草可以和培土同時進行,自下向上將土壤培成饅頭形狀,以促進大黃根莖生長膨大。
大黃為喜肥植物,除施基肥外,每年還應(yīng)該追施化肥和農(nóng)家肥1~2次,可以結(jié)合除草進行;手饕橇追屎外浄。農(nóng)家肥主要是腐熟的油餅肥。一年先施兩次清糞水,待秋季倒苗后,每公頃施腐熟餅肥750公斤、過磷酸鈣150~300公斤。第二至第三年各追肥兩次,分別于每年的5—6月和10—11月在行間開溝,每公頃施入人糞尿或過磷酸鈣300~450公斤、氯化鉀150~300公斤,施后覆土、澆水。
大黃移栽后,抽薹開花時間為第二年5—6月,抽薹會消耗大量養(yǎng)分,影響大黃產(chǎn)量和質(zhì)量,應(yīng)及時打薹。打薹不宜在陰雨天進行,否則雨水易進入莖稈,導致根莖腐爛。應(yīng)當在晴天時用小刀從薹基部切除,打薹后及時培土覆蓋。
|